平博PINNACLE软件业深圳轨迹:与工业共成长 创造高附加值
今年初,工信部公布2023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结果,深圳与北京、上海获评“三星级”中国软件名城。
实际上,深圳在软件业发展上并无先发优势。这座城市被称为“工业第一城”“外贸第一城”“民营经济第一城”,甚至被称为世界“智能硬平博 平博网址件之都”,但软件业素来低调。
近年来,深圳将软件产业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,持续优化布局软件产业发展空间。
在区域发展上,深圳提出按照“20+8”产业集群和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的规划布局,重点在北站-坂田片区、大铲湾片区、西丽留仙、河套片区、尖岗山片区等区域,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、集中度高的重点软件园区。
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,当一个地区经济到达一定程度,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,出现被业内称为“软化”的趋势。
一般而言,过度的“软化”会造成产业空心化。但深圳软件业与工业相辅相成,为深圳工业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。
根据工信部数据,2023年,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.8万家,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2.33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4%。
近年来,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(简称软件业)呈现“一超三强”格局。作为“一超”代表,北京软件业规模率先在2018年突破万亿大关;深圳、上海和杭州作为“三强”代表,软件业务收入在2023年分别达1.16万亿、1.05万亿和0.81万亿。
这与深圳企业自发选择有关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深圳企业没有往C端商业模式上去创新,反倒是一刀一枪的拼B端供应链。
从互联网大厂分布上来看,深圳本土有且只有一家腾讯。而北京有百度、字节跳动、京东、快手等;上海有拼多多、携程、哔哩哔哩、小红书、米哈游等。
但在终端硬件上,深圳聚集了华为、荣耀、小米、oppo、vivo、大疆等国内智能终端龙头的软件研发总部,生产了全球1/7智能手机产量、1/8新能源汽车产量,以及70%消费级无人机产量。
例如,与消费者最接近的APP应用商城,是依托oppo、vivo、荣耀等手机厂商搭建形成信息服务商平台;作为B端生产工具的中间层软件,有擅长ERP、WMS等产业链管理系统的金蝶等公司;以及最底层的操作系统软件,如以鸿蒙、欧拉为代表的国产化操作系统。
而这些造就了深圳软件业务收入中有两个“40”:40%的纳统企业属于工业企业,40%的软件业务收入来自工业企业。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还深藏于工业营收中,未被剥离出来。
案例之一即是华为。华为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,但其营收都纳统在工业里。
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,当一个地区经济到达一定程度,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,出现被业内称为“软化”的趋势。
一般而言,过度的“软化”会造成产业空心化。但深圳软件业与工业相辅相成,为深圳工业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。
以手机产业链为例,通过开发具备拍照、付款、听音乐、打游戏等功能的APP,不仅重新定义了手机的功能,还提升了手机的价值。同时,软件的成长又带动了硬件的革新,像是手机厂商亲自下场研发芯片、折叠屏等,又可反哺终端产业生态。
另外,从工业环节来看,“研、产、供、销、服”里的研发和服务作为微笑曲线的两端,具备更高的附加值和竞争力。
在这一意义上,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,叠加工业制造业构成了实体经济的真实内涵,提升了实体经济的产出效益水平。
近几年,以芯片设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深圳崛起,恰恰说明,深圳“软”“硬”平博 平博网址结合的发展态势,正在为下一步产业转型打下坚实基础,驱动深圳工业盘子可持续扩增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,深圳市已将软件业作为该市继工业之后的主攻方向之一。
根据深圳“20+8”新兴产业规划,软件业是背负“KPI”最多的一个产业。深圳对该产业的期望是——至2025年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,约占深圳新兴产业发展总目标(1.5万亿增加值)的三分之一。
对软件业寄予厚望,一方面,深圳市多位领导在调研中反复提到,“软件是跟深圳这座城市最契合的产业”。只需一根网线、一台电脑,程序员便能开发出另一个虚拟世界。可见,发展软件业不仅能有效缓解工业空间不足的问题,还能通过“软件定义硬件”带动单位产值向上突破。
在全国特大和超大城市中,深圳是最缺地的。深圳的全市面积为1990多平方公里,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八分之一,或上海、广州的三分之一。为此深圳做出不少探索,包括发展总部经济,与深汕特别合作区构建“飞地”模式等。但除此之外,深圳还在做“减法”,将宝贵的空间资源留给核心产业。为此,深圳出台了“20+8”产业集群规划,即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并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。
深圳软件业自身非常争气,从“十三五”到“十四五”期间,增速始终位居全市前三,占全市GDP比重由2018年的7.9%提升至2023年的12%。
在顶层设计上锚定了更高目标,在发展上也倾斜更多资源。在最新一轮机构改革中,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,深圳工信局对软件业的人员和投入上都有所扩增,还专门设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处(制造业创新处)。
同时,深圳自上而下要求各区都配套出台软件政策,每个区都要配套给出产业载体建设方案,积极构建软件名园。
目前已形成以南山为核心、各区齐头并进的“1+N”发展格局。2022年,全市规划的25个软件园区软件业务收入达1158.6亿元,单位面积强度3.06亿元/万平方米。
接近深圳工信系统的人士表示,软件是一个在空间利用上“性价比极高的产业”,各区各级各部门均意识到软件的作用,正逐步加大对软件业发展的重视程度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,深圳市已拟定目标,未来要将该市软件业占全市GDP比重提升至20%以上,这意味着深圳要从软件业中“再造一个新产业”。
深圳市的做法是两条腿走路。一是“打粮食”,用于做大增量。据悉,深圳计划将增量从产业互联网中挖掘。此前,深圳在工业数字化转型上做得十分出色,全国“双跨”(跨行业跨领域)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深圳占据5家,下一步,将这一经验复制到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,争取在这一块再培育一批服务商。
这也意味着深圳将从工业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扩张。从互联网演进逻辑来看,早期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起来的叫“消费互联网”,这是以个人用户为中心,满足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;在此之后是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;如今伴随新基建逐步完善,软件将不单赋能工业而是向千行百业延伸,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。因此,深圳将目光投向服务业,料将从金融、医疗、教育、交通、文化、城市治理等服务行业中,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挖掘增量。
二是针对如今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进行规划布局。众所周知,人工智能产业有四大核心要素,数据、算法、算力和场景。目前深圳出台的政策思路是抓住“场景”,已接连发布了三批“城市+AI”应用场景清单。
软件与工业共生的发展路径,让深圳还有一张隐秘的底牌——智能终端。深圳在智能手机、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上有着极大优势,尤其是手机产业链。未来大模型等AIGC的发展,有望与手机深度融合。
从公开信息中,我们或可窥探一二。在数据库方面,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自主设计研发了一套国产新型数据库系统——崖山数据库系统(YashanDB),该数据库系统号称“每一行源代码都独立研发”“真正平替Oracle”,目前已应用在交通能源、数字政府、金融科技等关键场景得到应用。参考Oracle财报中每年近8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,深圳对崖山数据库的扶持可想而知。
当然深圳为信创产业链埋下的种子不止国产数据库这一颗,更为出名的还要数鸿蒙、欧拉为代表的操作系统。在国产操作系统里面,鸿蒙是智能终端操作系统,欧拉是服务器操作系统。
为鼓励这两大操作系统做大做强,深圳工信局发布了《深圳市推动开源鸿蒙欧拉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,提出到2025年,深圳要推动鸿蒙欧拉比肩全球领先操作系统,在关键卡脖子技术上清零,实现我国操作系统技术创新和高水平自立自强。
在徐徐开启的万物智联时代,深圳正在谋划一张更大的蓝图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鸿蒙是国产软件中最有希望在全屋智能、全车智能、全身智能、低空经济、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参与全球竞争。因此,支持开源鸿蒙原生应用发展,也成为深圳抢抓新兴业态发展的重要抓手。
据悉,有关鸿蒙的行动计划,接下来将做到每年一更新。同时,深圳还在为鸿蒙打造特色产业园区,分别落于南山、龙华和龙岗三个区,并将为落户企业提供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。深圳正在举全市之力,构建一条自主可控的信创体系,使之成为国产化信息通信技术的摇篮。
随着鸿蒙手机走向大规模量产,深圳在信创体系、人工智能、硬件制造等领域多年的落子布局,将串珠成链、聚链成群。“藏在工业里的软件”最终将迎接万物智联时代的挑战与机遇,开启万亿产业新蓝海。
声明: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、准确,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